河南日报记者王昺南曾鸣
“轻资产运营,有效抵押物不足”“希望得到长周期、可持续的金融服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创企业对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越发迫切。
金融是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科创企业具有风险高、缺乏传统抵押物等特点,较难从传统金融服务中获得贷款,如何为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广开路径?
创新信贷方式,科技“软实力”也能变成融资“硬通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我们完善了科创企业评价体系,不只关注企业的抵押物与销售收入,更注重对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科技、产品或服务是否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等进行有效评价,开发了‘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3月19日,中原银行科技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该行聚焦科创企业研发周期较长的特点,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满足科创企业产能扩张、创新研发等资金需求。
目前,中原银行已设立6家科技支行和1个专营团队,服务科创主体。截至2023年年末,中原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11000余户,累计投放近900亿元贷款。
既开花,又结果——作为我省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的运营主体,郑州银行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该行通过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开辟多方协同路径、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构建特色运营服务模式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郑州银行先后与南阳等10个省辖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河南中金汇融等20余家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机构共享资源。同时,郑州银行围绕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为产业链及上下游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
目前,郑州银行针对科创企业贷款期限已由1年期为主提升至3年期为主,风险分担机制产品平均利率降至3.84%,政策性科创金融采用信用及放大抵借比的弱担保类业务占比达70%,科技金融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在银行信贷之外,投资基金也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的“源头活水”。
由河南投资集团组建、成立不到两年的河南创新投资集团,通过“成果转化+基金投资+战略直投+创新基地”的业务模式,建立起涵盖金融、科技、人才、园区等的全方位赋能生态圈,努力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去年12月28日,由河南投资集团发起设立的河南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鹤壁正式揭牌。这背后,有河南创新投资集团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努力:从0到1,参股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南设立分中心;从1到10,设立合成生物专项基金,通过中试平台实现规模化生产;再从10到100,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生物产业集团。
“生物制造的产品品种多,但每个品种的‘链’不长。得益于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滋养’,一颗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河南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吸引资本,资本撬动创新,两者是最佳“合伙人”。
基金入豫,创新活力涌流。近年来,中原前海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引进省外资本,深挖河南本地项目,带动其他资本投资河南企业。今年年初,中原前海二期(河南)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基协备案,规模达40.4亿元,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该基金主要投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我们将继续做大中原前海基金群,与河南本地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建立深度伙伴关系,推动科技、产业与资本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说。
近年来,我省一批科技型企业正通过证券市场开展融资,新质生产力的资本市场力量蓬勃发展。目前,我省在北交所上市企业达13家,均为科技型企业。
“河南持续推动政策措施、金融资源向科创企业倾斜,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配资查询,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金融基石。”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说。